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,面向于手机app应用、手赚app应用、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,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,APP图标排版、分类展示、大幅轮播图、热门/最新APP模块,二维码扫描下载,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,兼容IE9+、Firefox、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,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。
主题特点:
然前引荀爽、虞翻皆有此类说法,如虞翻注复,德之本也说:复初,乾之元。
[64] 蒙培元:《心灵超越与境界》,第401页。最重要的是,仁的德性决不限于人间性,而是扩充、延伸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之中,因而是一种深层的生态哲学。
因此,蒙培元指出:从存在论上说,儒家无不承认人的生命(包括心性)皆来源于天,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[30]。但是,我们能够,而且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[88]。[30] 蒙培元:《儒学是宗教吗》,《孔子研究》2002年第2期。[25] 蒙培元:《主体思维》,《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》第一章,蒙培元主编,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。蒙培元说:我们发现,中国哲学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。
决不能将其归结为理性主义认识论。冯友兰打破了文化保守主义,以开放的心胸面对时代课题,通过中西哲学互相解释、互相沟通,建立新的中国哲学[64]。[76] 蒙培元:《生命本体与生命关怀——熊十力哲学新解》,载《新哲学》第三辑,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。
只有开放,才能发展,无论就社会而言,还是就文化而言,都是如此[49]。在历史的发展中,儒学自身具有开放性,可能出现多样化的选择[57]。自然界创造了人,人被创造之后便自立于天地之间而能够‘自我作主。中国哲学重视情感、情性,因而提倡‘性理。
因此,人之所以为人之性,就在于‘体万物而无所遗,就在于对万物实行仁爱,即所谓‘仁者人也。[17] 蒙培元:《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》,2000年5月在台湾某大学发表的演讲。
这也就是说,儒家将情感与意志结合起来,结果发展出‘情意哲学。[33] 总之,儒家的‘情理之学是一个大题目,能代表儒学的基本精神。他通过对康德情感观念的批判而指出:如果说中国传统哲学只是主张感性情感,仅在经验心理学的层面,那当然是错的。最重要的是,仁的德性决不限于人间性,而是扩充、延伸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之中,因而是一种深层的生态哲学。
[47] 为此,他特撰专文《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》,并在专著《心灵超越与境界》中辟有专节心灵的开放。 伴随着中国社会自身的现代性转化,包括儒家哲学在内的中国哲学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现代性转化:这个历史进程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近代,甚至追溯到明清之际,乃至有学者追溯到西学东渐之前的唐宋变革时期。帝制时代性本情末性体情用的情感贬抑,以宋明理学为代表。[⑧] 胡骄键:《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》,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20年第1期。
后者则指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原创,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建构。在这个总体思想的贯通与覆盖下,还有一系列次级的哲学理论建构,其中最突出的是心灵哲学和生态儒学。
叶适具有一种开放的同时又是以儒为本位的德性观[62]。这里尤需注意情理合一的情理的概念:儒学的理性是‘情理即情感理性,而不是与情感相对立的认知理性,或别的什么理性。
[73] 蒙培元:《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》,《新视野》2002年第6期。[28] 蒙培元:《简论老子道的境界》,作于1995年8月20日。所以,蒙培元指出:回到孔子,而不是承接宋儒,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。进入 黄玉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情感儒学 蒙培元 。[12] 独创的情感儒学哲学建构蒙培元指出:情感是重要的,但是将情感作为真正的哲学问题来对待,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来对待……成为解决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主要话题,则是儒家哲学所特有的。[69] 蒙培元:《从栗谷的仁学看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》,《新视野》2002年第1期。
因此,他的情感论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存在论。 情感儒学的生态儒学之维如果说心灵哲学侧重于人的存在,那么,生态儒学就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共在,更充分地体现了情感儒学的存在论意义。
既不是‘本质先于存在,也不是‘存在先于本质,而是‘本质即存在,即生命存在与理性的统一。孔子的‘仁学际上是一种心灵哲学,孟子的心性说则完全是建立在心灵之上的。
……今日要弘扬传统哲学,除了同情和敬意之外,还要有理性的批判精神,实行真正的心灵‘转向,使心灵变成一个开放系统[48]。[23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台湾《哲学与文化》第二十八卷十一期,2001年11月版。
但是,在他的思想言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,并影响到后来儒学的发展。他说:情可以上下其说,既有理性化的道德情感,又有感性化的个人私情。[32] 蒙培元:《所以然与所当然如何统一——从朱子对存在与价值问题的解决看中西哲学之异同》,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1期。这就意味着,自然界的动、植物具有自身的价值与生存权利,它们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是相通的,人类要平等地看待自然界的生命,要尊重自然界的生命。
这是因为,作为现代人的生存空间(或生活空间),决不是封闭的,只能是开放的。[66] 张岱年、蒙培元:《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前景》,载《蒙培元全集》第九卷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。
境界作为人心灵的存在状态,既包括理智的‘理解,又包括情感的‘态度。在蒙培元看来,心灵的开放本来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传统:在历史的阐释中,中国哲学不仅有丰富的多层面的内涵,而且永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[56]。
[79] 例如,宋明儒家通过对仁的诠释,已经提出万物平等的观念。[80] 蒙培元:《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——以仁为中心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5年第4期。
[18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自序,第2页。这是一种极富生态意义的生命哲学。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的话[82]。[38] 蒙培元:《心灵与境界——朱熹哲学再探讨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1993年第1期。
为此,他对存在论与本体论是有所区分的,例如他说,人的主体意识和观念,便具有本体论与存在论的意义[25]。[⑦] 蒙培元:《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——从求真与求好说起》,《博览群书》2005年第11期。
1994年,则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心灵哲学概念[39]。西方哲学重视智能、知性,因而提倡‘理性。
这就是说,蒙培元所说的情感的存在,不仅指人的存在,而且指宇宙的存在、天地万物的存在。[60] 蒙培元:《自由与自然——庄子的心灵境界说》,载《道家文化研究》第10辑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。
1 留言